往下紮根,向上成長:淺談Code.org與科技教育
2013年初,一個非營利機構 code.org 在許多美國菁英份子的協助之下,正式上路。Code.org 的目標很簡單,它認為美國的每一個小學、中學、高中都應該提供電腦編程的課程,來訓練學生的思考力(Every student in every school should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to code, because coding teaches you how to think);它並倡導「程式語言」應該就像數學、科學、英文一樣,成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。Code.org 找來了許多科技大老、社會名流,甚至球壇明星為這個目標現身說法、親自背書,陣容包括了華人所熟悉的微軟總裁比爾‧蓋茲,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格,以及總統柯林頓、歐巴馬等等。
許多科技界鉅子一開始學習編程只是因為「好玩」...
在 Code.org 的教育短片中,微軟的比爾‧蓋茲提到他在13歲時就一頭栽進電腦編程的世界,他的第一個發明,是用 BASIC 程式語言編寫 tic-tac-toe 遊戲來與電腦對戰;臉書的祖克柏格也分享自己在六年級的時候,編寫了他的第一個電腦程式,原因只是因為好玩、想在妹妹面前顯酷。許多在今天的經濟巨輪裡開創出自己一片天的優秀人才,共通的故事就是他們之所以進入電腦的領域,起初並不是為了賺大錢、做大事,而僅僅是對「電腦」這個「聰明玩具」的好奇,剛開始只是為了「好玩」,甚至只是為了打發多餘的時間;然而在一點一滴的試驗中,逐漸「登堂入室」,將好奇轉化為興趣,於是一個接著一個改變人類生活的創新,在美國的許多角落萌芽,更進而把全世界推向一個更進步、更繁榮的境界。
多小可以開始學電腦編程?
在 Code.org 所推廣的科技教育軟體中,有適合 4 歲到 87 歲不同年齡層的課程,可以說只要會抓滑鼠,想學編程立刻就可以開始。編程語言對腦力開發最大的幫助,就是邏輯觀念的建立 (Logic Reasoning) 與即時反饋的學習效果 (Instant Response)。電腦雖然由人腦所發明,但是結合眾人智慧結晶以後的電腦,已經超越個人智慧。想要變得比電腦更聰明,並透過它來創作、發明、發揮個人影響力,就要學會「役使」它。而學習電腦編程,就是役使電腦的不二法門。今天全世界有各種組織、機構、企業,透過競賽、提供獎學金的方法來鼓勵青少年學習電腦編程,用程式語言來解決科學、數學、計算問題,用意即是在此。這個舉措真是令人感到欣喜及振奮,因為推廣科技教育的意義,不僅在於升學、就業,更深一層來看,是要將人類的智慧,向上無限延伸。Drop Box 的創辦人兼總裁 Drew Houston 曾用一句話來形容編程能力,說它是「一個最接近 Super Power 的能力」。放眼今日世界,萬事萬物皆與軟體科技有關,擁有「大塊肌肉」已不再是成為「英雄」的本錢,反而「細膩的思考、高度的審美、精確的邏輯」才能打造未來的「超級英雄」!
學習編程就像是學習一項運動技能,可以透過後天努力來達成!
在筆者推廣科技教育的過程中,輔導過各種不同性向的學生。不論其素質如何,每一個剛接觸電腦編程的人,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。然而,學習編程的樂趣與滿足感就來自於克服一關又一關的困難、解決一個又一個看似高深的問題。每一個難關的克服,都代表學生能力的提升;每一次能力的提升,都是學生進入社會以前最有意義的投資,就好像是學習一項運動技能一樣。 NBA 的 All-Star 球員 Chris Bosh 在大學時期曾選修電腦編程課程。他在 Code.org 的教育短片中分享自己的體會,表示編程能力是一個可以透過後天努力學習到的技能,即使學習的過程有些艱難,但這不是人生唯一困難的學習項目,卻是最有意義、最有用的學習項目之一。如果連一個職業球星都能體會到學習電腦編程的重要性,更何況身為社會中堅份子的華人家長?
美國電腦高科技就業市場需求超過供給,到了2020年將有100萬個高薪工作找不到人來做!
業界估計到了2020 年,美國需要有至少 140 萬名電腦軟體工程師的投入,以便維持其科技大國的地位。然而今天的美國大專院校,電腦相關科系畢業生約占所有畢業生的百分之二點四(2.4%),估計到 2020 年的時候只能培養出約 40 萬名具有電腦編程能力的畢業生。換句話說,屆時會有大約100 萬個電腦軟體工程師的職缺無法補足。難怪業界人士常常感慨,雇用不到足夠的軟體工程師。該職缺就業需求的增長率,是全國就業成長率的二倍,供給與需求嚴重失衡。在找不到軟體工程師的情況下,企業只好將工作外包(outsource)到亞洲國家。
造成美國電腦就業市場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,與當前的教育系統息息相關。據統計,每 1000 名高中教師之中,只有 6 位全職投身電腦教育(不到1%)。因此即便學生有心學習電腦編程,學校也未必能提供好的師資與學習環境。在這種趨勢下,未來美國社會的競爭力以及創新發展的原動力,實在令人擔心。
軟體工程師不再是男性專利!
在傳統觀念裡,科技與電腦似乎是男性的專業。的確,男性常常被要求接受不確定的挑戰,因此在新的產業剛開始時似乎是由男性主導。但是這個觀念在今天已經受到事實的嚴重考驗。在筆者主持的電腦教室裡,雖然女性學員的人數較少,但是她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卻一點也不輸給男性學員;從就業的角度來看,電腦軟體工程師由於工作穩定、偏重邏輯與智慧的發揮,因此更能夠提供女性就業及升遷機會。同時由於近年來消費者行動科技的普及,軟體開發著重更精緻的美工設計、更人性化的使用者介面,以及更高的使用者接受度,在這些方面女性的創新能力絕不輸給男性。最近微軟公司把視窗作業系統交給 Julie Larson-Green 掌舵,由她負責帶領微軟大軍和行動科技的佼佼者Apple, Google進行鏖戰;其他科技業的翹楚如臉書的 Sheryl Sandberg、雅虎的 Marisa Mayor、谷歌的 Susan Wojcicki..等,更是肩負重任,扛起管理、研發、行銷的重責大任。她們都是女性進軍高科技業並受到重用的最佳範例及好榜樣。
(本文作者為達陣行動科技學院Mobile End Zone Academy院長及 TheCoolDoc 軟體公司創辦人,有關科技教育疑問歡迎電郵至[email protected])
許多科技界鉅子一開始學習編程只是因為「好玩」...
在 Code.org 的教育短片中,微軟的比爾‧蓋茲提到他在13歲時就一頭栽進電腦編程的世界,他的第一個發明,是用 BASIC 程式語言編寫 tic-tac-toe 遊戲來與電腦對戰;臉書的祖克柏格也分享自己在六年級的時候,編寫了他的第一個電腦程式,原因只是因為好玩、想在妹妹面前顯酷。許多在今天的經濟巨輪裡開創出自己一片天的優秀人才,共通的故事就是他們之所以進入電腦的領域,起初並不是為了賺大錢、做大事,而僅僅是對「電腦」這個「聰明玩具」的好奇,剛開始只是為了「好玩」,甚至只是為了打發多餘的時間;然而在一點一滴的試驗中,逐漸「登堂入室」,將好奇轉化為興趣,於是一個接著一個改變人類生活的創新,在美國的許多角落萌芽,更進而把全世界推向一個更進步、更繁榮的境界。
多小可以開始學電腦編程?
在 Code.org 所推廣的科技教育軟體中,有適合 4 歲到 87 歲不同年齡層的課程,可以說只要會抓滑鼠,想學編程立刻就可以開始。編程語言對腦力開發最大的幫助,就是邏輯觀念的建立 (Logic Reasoning) 與即時反饋的學習效果 (Instant Response)。電腦雖然由人腦所發明,但是結合眾人智慧結晶以後的電腦,已經超越個人智慧。想要變得比電腦更聰明,並透過它來創作、發明、發揮個人影響力,就要學會「役使」它。而學習電腦編程,就是役使電腦的不二法門。今天全世界有各種組織、機構、企業,透過競賽、提供獎學金的方法來鼓勵青少年學習電腦編程,用程式語言來解決科學、數學、計算問題,用意即是在此。這個舉措真是令人感到欣喜及振奮,因為推廣科技教育的意義,不僅在於升學、就業,更深一層來看,是要將人類的智慧,向上無限延伸。Drop Box 的創辦人兼總裁 Drew Houston 曾用一句話來形容編程能力,說它是「一個最接近 Super Power 的能力」。放眼今日世界,萬事萬物皆與軟體科技有關,擁有「大塊肌肉」已不再是成為「英雄」的本錢,反而「細膩的思考、高度的審美、精確的邏輯」才能打造未來的「超級英雄」!
學習編程就像是學習一項運動技能,可以透過後天努力來達成!
在筆者推廣科技教育的過程中,輔導過各種不同性向的學生。不論其素質如何,每一個剛接觸電腦編程的人,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。然而,學習編程的樂趣與滿足感就來自於克服一關又一關的困難、解決一個又一個看似高深的問題。每一個難關的克服,都代表學生能力的提升;每一次能力的提升,都是學生進入社會以前最有意義的投資,就好像是學習一項運動技能一樣。 NBA 的 All-Star 球員 Chris Bosh 在大學時期曾選修電腦編程課程。他在 Code.org 的教育短片中分享自己的體會,表示編程能力是一個可以透過後天努力學習到的技能,即使學習的過程有些艱難,但這不是人生唯一困難的學習項目,卻是最有意義、最有用的學習項目之一。如果連一個職業球星都能體會到學習電腦編程的重要性,更何況身為社會中堅份子的華人家長?
美國電腦高科技就業市場需求超過供給,到了2020年將有100萬個高薪工作找不到人來做!
業界估計到了2020 年,美國需要有至少 140 萬名電腦軟體工程師的投入,以便維持其科技大國的地位。然而今天的美國大專院校,電腦相關科系畢業生約占所有畢業生的百分之二點四(2.4%),估計到 2020 年的時候只能培養出約 40 萬名具有電腦編程能力的畢業生。換句話說,屆時會有大約100 萬個電腦軟體工程師的職缺無法補足。難怪業界人士常常感慨,雇用不到足夠的軟體工程師。該職缺就業需求的增長率,是全國就業成長率的二倍,供給與需求嚴重失衡。在找不到軟體工程師的情況下,企業只好將工作外包(outsource)到亞洲國家。
造成美國電腦就業市場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,與當前的教育系統息息相關。據統計,每 1000 名高中教師之中,只有 6 位全職投身電腦教育(不到1%)。因此即便學生有心學習電腦編程,學校也未必能提供好的師資與學習環境。在這種趨勢下,未來美國社會的競爭力以及創新發展的原動力,實在令人擔心。
軟體工程師不再是男性專利!
在傳統觀念裡,科技與電腦似乎是男性的專業。的確,男性常常被要求接受不確定的挑戰,因此在新的產業剛開始時似乎是由男性主導。但是這個觀念在今天已經受到事實的嚴重考驗。在筆者主持的電腦教室裡,雖然女性學員的人數較少,但是她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卻一點也不輸給男性學員;從就業的角度來看,電腦軟體工程師由於工作穩定、偏重邏輯與智慧的發揮,因此更能夠提供女性就業及升遷機會。同時由於近年來消費者行動科技的普及,軟體開發著重更精緻的美工設計、更人性化的使用者介面,以及更高的使用者接受度,在這些方面女性的創新能力絕不輸給男性。最近微軟公司把視窗作業系統交給 Julie Larson-Green 掌舵,由她負責帶領微軟大軍和行動科技的佼佼者Apple, Google進行鏖戰;其他科技業的翹楚如臉書的 Sheryl Sandberg、雅虎的 Marisa Mayor、谷歌的 Susan Wojcicki..等,更是肩負重任,扛起管理、研發、行銷的重責大任。她們都是女性進軍高科技業並受到重用的最佳範例及好榜樣。
(本文作者為達陣行動科技學院Mobile End Zone Academy院長及 TheCoolDoc 軟體公司創辦人,有關科技教育疑問歡迎電郵至[email protected])